云南黄龙玉可以说是近十多年来珠宝市场的一大传奇,在玉石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内,市面上的大部分玉石,或多或少都有上百年或是上千年文化积淀,但是云南黄龙玉却在毫无历史背景的情况之下,一夜爆红了。
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目前,从鉴赏角度可分为“原生黄龙玉”和“雕件黄龙玉”两种。
云南省龙陵县是黄龙玉的主产地,但云南黄龙玉的发现过程,是一个离奇的故事,要感谢广西人,在2001年,云南保山龙陵县苏帕河上,修建了几座梯级电站,工人们要先将河水放干,然后再修筑堤坝。这些来自广西的工人在河道中发现了众多黄蜡石(在未正式定名之前,黄龙玉一直叫黄蜡石),敲开表皮,里面的“肉质”晶莹剔透,当时一些具有慧眼的商人将这种石头当成奇石收藏,并带到广西、广东等地,当做广西蜡石或广东蜡石出售。
到了2003年贺州石友在深入滇西寻找黄蜡石的过程中,看上了龙陵县镇安乡、黄草坝、龙新乡及苏帕河一带的大批黄蜡石,曾以2000元-4000元一卡车的廉价收购,大批运往贺州及两广销售,得利不菲,初步开拓了市场,第二年,德宏州的玉商后代徐卫斌,面对贺州石商待运的一批黄蜡石,选中一块长不过尺、厚不及寸、重不达三斤的“玉质黄蜡石原石”,当即以30元购下,加工成首只大玉镯,标以“黄龙玉大玉镯”售卖,当时卖了600元(后又被转手卖了6000元)。
结果这一“龙陵苏帕河出产黄色美玉”的神话不胫而走,一时间整个苏帕河及小黑山源头炸开了锅,从百人骚动引来千人沸腾,当地村民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家村头、河边和田里的石头,竟然如此值钱,于是能捡的就捡回家,捡完了就往地下挖。龙陵县苏帕河流域可见一场场火爆挖河、挖地运动后的惨状。
市场持续热炒之下,在浙江龙游、广东台山、潮州等地方都先后发现了它的踪迹,但在这些地方生产出的黄龙玉品质都不是很好,优良的黄龙玉是比较少的,精品产地自然是还是有着比较好的价值,黄龙玉的价格低是与它的产地多、产量大有关系的,但是也不是遍地都是黄龙玉这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