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瓷器,特别是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的瓷器发展,珐琅彩绝对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论是制作程序还是用料上,都是其他品种无法比拟的。景德镇素有 “十件粉彩不如一件斗彩,十件斗彩不如一件珐琅彩”的说法,足见珐琅彩之珍贵与特殊!
1.什么是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即珐琅彩瓷(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2.珐琅彩历史
从资料上看,珐琅料最早出现在战国的青铜剑柄之上,早于埃及的出土珐琅的记载,元代西亚的工匠完成了在瓷胎的点珐琅,明代又大量用于铜胎的掐丝珐琅,其景泰蓝成为明代的响亮品牌。但是把珐琅彩料当成颜料用于瓷胎、铜胎、金胎、紫砂之上,康熙功不可没!
珐琅彩瓷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发展高峰期的产物。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彩瓷的领导者。清末康熙年间,根据康熙皇帝的指示,成功地将从欧洲引进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术移植到瓷胎上,创造了釉上彩瓷的新品种。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最大,乾隆时期。
珐琅彩瓷生产工艺精湛,成本高,产量低,以后很少生产。它是皇帝和王后的艺术珍品。所使用的白瓷坯体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烧制由清宫制造室和圆明园制造室的宫廷画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几乎所有这些都是适合演奏的小器物,没有大器物。珐琅彩瓷的烧制受到朝廷的严格控制,使珐琅彩瓷成为清代最珍贵的瓷器品种。